【折骨舞危機】《全民造星III》冠軍Ben大跳折骨舞猶如扭斷手腳 骨科醫生:過度練習恐釀筋腱撕裂
發布時間: 2021/03/04 17:13
最後更新: 2021/03/05 14:24
去年《全民造星III》全城追睇,總冠軍趙祥誠(Ben)因跳高難度的折骨舞,展示一身軟骨功而備受關注,亦因而掀起模仿潮,不少人試玩手指舞,或因好奇而想自學。不過,到底練折骨舞潛藏甚麼危險,胡亂嘗試又會否釀成不可挽救的受傷風險?由港安醫院(荃灣)骨科顧問醫生沙惠良一一解釋。
折骨舞(Flex Dance)早於90年代就興起,舞者表演時四肢能做到各種超乎常態的扭曲舞姿,如做到俗稱「Bruk Up」(關節分離)的動作,即舞動時關節脫離原本的位置,再隨律動回歸原位,故表演的時候,感覺像在把骨頭折來折去,看起來骨頭像被折斷,視覺效果相當震撼。
「折骨」奧秘在於軟組織彈性
其實之所以能屈曲、拗後、伸展至各種角度,好講求其肢體彈性,即軟組織的彈性水平。沙醫生解釋:「有人手指、腳或膝蓋都可以反拗,這些都是觀察人體軟組織彈性的指標。」
軟組織為連接、支撑及包覆身體器官的組織,由纖維、膠原蛋白等物質所構成,休息時呈彎曲狀態,但當身體四肢要做伸展,如舉高、屈曲等動作,軟組織就會慢慢拉直,並於骨與骨之間產生緩衝作用。故軟組織的彈性愈高,肢體的柔軟度也就愈高。
按臨床觀察,女性因生理結構而柔軟度較高,而年紀愈小開始練體操、雜技等講求身體伸展的動作,也可增強其肢體彈性。不過沙醫生提醒,雖然可透過拉筋、伸展練習逐漸提升軟組織的彈性,但軟組織的總長度人人各異,每個人極限也不同,故當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,再提升難度挑戰另一個時,過程中舞者或因不知自己的軟組織極限,因而暗藏危機。
就如橡筋,軟組織慢慢受力而拉長,逐漸承受(拉扯)得愈來愈少,去到臨界點、再也承受不住時,就會受傷或斷裂。
練習時要覺察痛楚 勿操之過急要慢慢練
在安全範圍內練習,沒受過傷的話可繼續試,但一般人難以清楚了解其軟組織極限,故於練習途中更需對痛楚保持警覺,並避免日復日過度操練,要給軟組織充足的休息時間。
一覺得痛仍勉強去做,就可能受傷。基於軟組織的特性,其訓練欲速則不達,慢慢去做,緩衝時間就更多。那刻拉筋拉到盡、覺得受不住就先休息,其後慢慢再加上去練。
一般建議每周可練3次,中間要有休息時間。若一日之內不斷練,遠超出於軟組織的復元能力的話,慢慢就變成積勞積傷。
除了要有耐性,覺察痛楚之外,練習之前要先做充足熱身,沙醫生亦建議可先用熱毛巾或暖水袋,熱敷軟組織位置,吸收熱力後可以提升組織的受拉力程度和彈性。
過度練習恐釀筋腱撕裂
練得過密、過急,或強行一下子就要做到挑戰的動作的話,一旦超越身體可承受的極限,就會造成軟組織撕裂。常見於肌肉與筋腱之間,或筋腱與骨之間的位置。若長期勞損,又缺乏時間復元的話,運動員如劉翔也曾遇過阿基里斯腱撕裂。「其撕裂的嚴重性,會影響能否回復原本的狀態。當筋腱狀態變差,身體構造也會有變化,如筋腱內有疤痕組織,隨之更易發炎、不受力。再繼續做的話,重則可完全斷裂。」
受傷初期,病人會有明顯的發炎、腫痛感,若休息數天後重回訓練,發現耐力變差,好可能有隱藏損傷。嚴重者的皮膚表面更會紅腫,甚至流血。故一旦懷疑受傷,或不清楚練習所帶來的健康風險,就應該立即求醫,請教專業意見。
強行挑戰易受傷 舞蹈動作流動小心突發意外
曾有一個個案,病人自學瑜伽,在沒有專業教練親身指導下挑戰高難度動作。數年後開始背痛,照X光才發現有脊骨移位的現象,郁動及靜止時都會痛,屬無法修補的損傷。同類情況也會發生在某些從小練習體操的青少年運動員身上,或因長時間過度拉筋、伸展練習,以致容易增加脊骨移位的風險。
相對而言,瑜伽、拉筋練習偏靜態,伸展動作的速度較慢,但同樣有健康隱憂,故折骨舞於伸展、屈曲之餘更需配合節拍,講求動作的連貫性,做完一個接一個,危險程度亦高。
當做完一個動作,緊接的流動式轉換過程中可出意外。如突發性的肩膊、膝蓋位置脫臼,又或是扭倒,跌倒導致撞斷骨等等。
骨骹的穩定性不但講求軟組織要夠穩陣,肌肉也要夠力量做好保護,反之若缺乏緩衝和保護的能力,就更易脫臼。「難以用一條綫去定奪所有風險,因有些潛伏的問題。故若缺乏基本醫學常識,或對自己的身體不夠了解,勉強自己或太心急時,就好易有意外。」雖然「軟骨功」有得練,但人人極限不同,大家更需時刻保護警覺、避免受傷,透過調整練習密度、循序漸進,宜接受專業人士指導。一有問題就該求醫,於安全情況下練出一身好「舞」功。
「軟骨功」冷知識
「軟骨功」自古以來已有不少例子,有些人因先天身體構造而柔軟度特別高,如缺乏鎖骨天生「A字膊」,或慣性脫臼,關節好易移位等等。另外也有種先天的遺傳疾病名為Ehlers Danlos Syndrome,又稱「埃勒斯—當洛二氏症候群」或「鬆皮症」,因身體的膠原蛋白有構成缺陷,導致結締組織異常,病人的肌肉、關節組織都變得非常柔軟而具彈性,因而做得到許多「軟骨功」動作。
記者:吳霆俊